2018 年我的读书常态是:增加想读书的速度 > 读书的速度 > 整理读书卡片的速度 > 写读书笔记的速度 > 写读书总结的速度。
如此循环往复,一年好歹读了 101 本书。如果这个数量放在三年前,肯定不可思议,但现在读书如日常,读书数量多多少少已不以为然,反而是每日刷着豆瓣看看有什么新书,时不时点个想读,让自己保持在**「知识总量增长大于个人知识摄入」**的状态。
2018 年读书数量与2017 年( 108 本)大约持平,这样看来,我暂且可对外号称「一年读 100 本书」了——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梁文道一年读 300 本。
如果说 2017 年的我认为读书是技能的话,那么到 2018 年,读书就是习惯了。
2017 年尚且还关注读书的技法,读了不少关于读书法的书,到 2018 年,那种「如何一年读 50 本书」的分享与总结再也不能吸引我了——我自己都可以做到,而且那些所谓「牛人」写出来的读书笔记还往往不如我写的,还不如省些时间看多几页书。
现在我老婆比较佩服我的一点是:怎么他可以随便坐个公车都可能从小米胸包里掏出个 Kindle 翻开就看?
读书功夫尽在日常,我从不会在新年许下宏愿说「2018 年我要读200本书」,不求太猛,但求有恒,读书形成习惯,数量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2018 上半年使用读书配置为「 iPad + 实体书」,下半年购入日漫版 32G Kindle 后配置切换成「 Kindle + 实体书」,iPad 变成主力看漫画的机器。
iPad 搭配 Marginnote Pro ,读 PDF 书籍与论文的体验简直无敌,我写过一篇详细操作办法,这里不作介绍。
Kindle 搭配 Klib,随时标注,读完导出笔记,放入 Workflowy 再写读书卡片,一样很顺溜。
实体书搭配卡片,读到好文,启发想法写在卡片,插入对应页面,往往一书读完就如箭靶一般。
听书一种非典型的阅读,是用听的方式在「阅读」他人对书的介绍,所以我对听书的态度是:不抱太多的知识输入,当作是扩展认知的接口,不求专业深度,但求知道多一点是一点,激发自己的兴趣,满足自己的猎奇即可。
在试听过多款听书节目之后,我最终选择梁文道的说书节目,2016 年开始听他的《一千零一夜》,听完后找来 2007-2014年的《开卷八分钟》音频放入手机逐年听,如今已经听完了 4 年的内容。
最近梁文道创办的看理想团队出品了一款 App,就叫看理想,免费的《开卷八分钟》每周更新两期,依然推荐。
2018 年主题阅读目标只有一个:为升级更新《笨方法学写作》这个写作产品而持续努力。
所以,我将 2018 年读过的书分为有两大主题:
**第一大主题是写作:**学习大量作家的写作,六经注我,融合在卡片创作法之中,并参考互联网的产品打造方法,将写作技法封装成为产品;
**第二大主题是笨方法:**阅读与笨方法相关人物故事,提炼笨方法价值观。
书单按以上两大主题分为四类:1)写作技法;2)写作产品;3)笨方法原则;4)笨方法故事。
《开始写吧》
写作者的任务是在作品中,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与读者交流,而非将自己作为作品的唯一主体。他会去发现、质疑、品味、探索、观察、交流、好奇,最重要的是思考。就这样,事情发生了,他来到现场,将事情两两放在一起,拼凑出一幅与事件或证据相关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幸运的话,作家可以借助自己所经历的各种具体细节,向读者揭示一个新的画面、新的世界。
《零秒思考》
那些可以快速分析,零秒思考,迅速决断,马上行动的人是如何做到?不是天才,而是靠积累,只有平时累积整理出大量想法,需要用的时候才能及时爆发出来,此书生动详细描述了作者应用十年的经验——用 A4 纸来分析思考的技术,有效实用。 更重要的是,此书的笔记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卡片创作,从技术实践来讲,此书比《智识的生产技术》还要好。
《产品故事地图》
任何产品是都可用故事地图呈现,一个好产品必定能讲出一个好故事,想做好产品,先从讲好故事开始,**借助卡片写作,能讲好故事,也能做好产品。**这本书给出了一个完善可用的产品故事模型,借助此模型,产品经理可以快速高效搭建出产品故事。
《微习惯》
日间工作需要构思、撰写、修订大量文字,所以到了下班时间自己并不愿意写,多是阅读,幸好保持有每周写一篇 2000 字左右的周报习惯,不然还真会在工作中丧失写作的习惯。我知道很多人其实像我一样,平日工作太忙,到了下班就没有心思写作了,读过这本《微习惯》,我开始养成最小写作习惯来解决以上问题,写成了《最小写作习惯》卡片小专栏。
《用户思维+》
五星好书,简单易懂,清晰明白地解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打造成功的产品就是成就卓越的用户。**其方法有三条:一是帮助用户变得更好,包括1)帮助用户正确地练习;2)帮助用户获得正确的感性知识;二是帮助用户保持渴望成功的愿望,包括1)集中精力清楚用户前进中的阻碍;2)设计激动人心的成长路径和回报;最后,为用户减少认知资源泄漏。
《原则》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每个人在践行过程都会有自己的原则,有人可能称之为经验、道理、方法论——你把事情做好,把自认为做对事情的规律总结并分享出来,跟着做的人都能做好,那就成了你的原则。
我将读此书的感想写成了卡片,整理出了 46 个小连载:笨方法用《原则》
这里面的文字你未必有耐心看完,我知道我写了那么长连载,我知道我细细地读了这本书,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结果。
《奈飞文化手册》
此书提出的反常识公司文化值得学习,例如 1)坚持只招聘成年人;2)坚持相信成年人最渴望的奖励,不是金钱,而是成功;3)不制订年度计划,用更多时间来做季度计划;4)如果有客服部门,第一步就是教客服人员阅读公司的损益表;5)公开批评,面对面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6)鼓励员工对外投送简历来确认自己的能力与薪酬。 如果你对以上任意一条表示惊讶或赞同,不妨看这本书,它将是带领你塑造未来组织形态的第一步。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在更新笨方法品牌形象时列出了一堆笨方法代表人物:李叔同、巴菲特、芒格、海明威、李昌镐、钱钟书、村上春树、顾准、王阳明……某日去图书馆逛名人传记书架,忽然醒觉自己竟没有把曾国藩列入清单内,于是便选了两本曾国藩的书回去,其中一本是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两天读完这本书,畅快淋漓,虽之前没有读过任何曾国藩的著作,但此书切入角度细致独特,尤其曾国藩与笨方法精神契合,读起来不费任何力气,此书近 400 页,每天 200 页就快速读完了。
惊喜的是此书有 7000 多字专门提到了笨方法精神,我已将其整理为一篇文章《曾国藩: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功夫的人才有大成就》,收录在《笨方法文集》中,并放置在第一位。
如果你也想主题阅读曾国藩,可以参考我写过的这篇攻略。
《马奇论管理》
马奇也属于笨方法代表人物,也属于我 2017 年主题阅读的延展。
此书是马奇最容易读的文章,读完此书,能读懂马奇为什么喜欢堂吉诃德已经足够——我清楚我自己是谁,我做什么不需要什么结果,只求我做的事情符合我的身份,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论领导力》
你想学习领导力,你相信学习领导力有路径可依,于是寻求各种书籍与课程,就像是穿上新衣的皇帝,此时,马奇像个小孩一样出来大喊:**领导力可教而不可学。**马奇提出以下关于领导力的反常识观点:
1)领导不重要,组织的运作制度更重要;2)领导多以为自己是组织中的英雄,但其实只是平凡人;3)领导的基本问题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类似,学习领导力,就是学做人;4)领导需要去读诗歌,需要在行动中寻找意义;5)伟大的领导应该像堂吉诃德一样,激情而自律,追求身份,而不是结果。
读《论领导力》不仅仅是在学习领导力,更是在学习马奇在领导力之外更深刻的心得与见解 ,学习管理与领导就像阅读诗歌一样,并非处处寻求有用,并非要即刻获得回报,我们踏上旅程,是为了旅程的内在乐趣,而不是为了达到目的地所带来的回报。
文末额外推荐两部漫画:
第一部是梁文道都说好看的漫画**《无限之住人》,分镜写实奇诡**:
第二部是《镖人》,它 3 次登上日本 NHK,被盛赞为「国漫之光」。
2012 年,有一个人在香港红馆开了一场演唱会,请来 40 多个嘉宾助阵,自己一首歌都不唱,却还是名副其实的主角,这场演唱会叫《Concert YY 黄伟文作品展》,这个人叫黄伟文。
一个不会唱歌的人,硬是搞到自己在可以红馆开演唱会,打破香港记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凭什么呢?凭的是这个人在 2006 年就已经写下了他的第 1000 首歌词,而这首歌有一句我很喜欢的歌词——「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
此后一直想将这句歌词用作某期周报的标题,后来总觉得这句「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的画面是一个已卸甲归田的老将士遇到重要抉择而不得不重新上战场——自己正值青年,正是披甲上阵的时候,何来「再披甲」?
后来读到马奇,他说**「我们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尘,立身扬名,不过是无知者的幻想。」**
你我都是平凡人,无须将生活视作战场,也无须战斗的姿态去面对一切,大多的时候都是在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工作遇挫、生活沉重、情感曲折,会迷失、会空洞、会混沌、会懈怠……
「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所以马奇还说,「我们所有的希望都是微不足道的,除了对我们自己而言;某样东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选择让它重要。」
你还是需要像堂吉诃德一样,赐自己一个重要的理由,再披甲上阵。